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文化 >

山水载情 陆游在宁德的诗意

2025-10-24 12:35:50 三都澳侨报

读陆游《予初仕为宁德县主簿而朱孝闻景参作尉情好甚笃后十馀年景参下世今又几四十年忽梦见之若平生觉而感叹不已》有感

白鹤峰前试吏时,

尉曹诗酒乐新知。

伤心忽入西窗梦,

同在峬村折荔支。

绍兴年间,时年三十四岁的陆游来到宁德出任县主簿,这是他初仕官场的重要经历。在这里,陆游结识了友人朱景参(字孝闻), 二人意气相投,常以诗酒相酬,或携手登高,或对坐倾杯,或临风吟咏,在宁德的山光水色间,共度了一段充满文人雅趣的时光,宁德见证了他们的意气风发与深厚友谊。

数十年后,友人已作古,陆游也已鬓发斑白,梦中重逢,昔日情景恍如昨日,白鹤峰下泉声泠泠、峬村荔枝林间红实垂枝,于是写下了那首短诗《予初仕为宁德县主簿而朱孝闻景参作尉……》,几句诗行,承载了他生命的沉浮与友情的永恒。

同游共折,山水之间的友情长歌

宁德自古山水清丽,人文荟萃,陆游笔下的“白鹤峰”即今南漈景区名山,因“飞瀑流淙”而闻名遐迩,任职期间,他与朱景参未因公事繁忙而疏远,反而在山水之间更加心意相契。

清晨,他们并肩登临峰顶,俯瞰云海翻涌;傍晚,则缓步林间,偶尔唱和赋诗,偶尔长谈时政,友情在诗与酒之间愈加深厚。这份友情的珍贵,在于其纯粹,在古代动荡的时局里,能有一位志趣相投的朋友,短暂却难忘。

陆游晚年梦见故人,仿佛又回到那山水间中,举杯畅饮、唱和酬答,笑声与山风交织,醒来之际,怅然若失,才有“觉而感叹不已”的慨叹。

荔红照眼,峬村夏日的古今共鸣

诗中所及“峬村折荔支”,足以让人感受到当年的生活气息,所写的正是七都镇峬村的荔枝林。仲夏时节,峬村的山坡层层叠叠,荔枝树枝叶葱茏,果实如丹砂点缀其间,远远望去宛若万点霞光洒落山野。

荔枝之美,不仅在其外壳的火红,更在剥开后那颗晶莹剔透的果肉,入口清甜,汁水丰盈,甜中带着一丝清冽,让人心生欢喜。宋人咏荔枝,常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陆游诗里的荔枝,却带着另一层意味,与友人一同折枝共尝,果香中夹杂着笑语与谈笑,对食而笑的时光,凝结在果香之间,成为数十年后梦境中最清晰的片段。

今日再走进峬村,依旧能见到这一片片荔枝林,每逢盛夏,村落里果实累累,果农们忙碌采摘,孩童们追逐嬉笑,老人们在林下纳凉,荔枝不仅是一种果实,更是一种乡愁,它将宁德的风土与人情浓缩成一份甘甜,既寄托着诗人陆游的思绪,也浸润着一代代村民的生活。

山海呼应,宁德千年的文化脉动

宁德,这片山海相依的土地,白鹤峰巍峨,三都澳浩渺,山水之间孕育出丰饶物产与浓厚人文,荔枝林是土地的馈赠,诗句则是文化的印记。陆游的诗,将宁德荔枝与白鹤峰从自然景观升华为文化符号,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墨客游历八闽,也多有吟咏宁德山海风物之作。

今天的宁德,更注重在传承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峬村荔枝不仅是地方鲜果,更与农文旅融合发展相结合,交织成新的风景线,白鹤峰则成为市民和游客的休闲胜地,登山步道蜿蜒,生态植被葱郁,古人曾寄情于此,如今的人们也在山水间重拾诗意。

结语

“白鹤峰前试吏时,尉曹诗酒乐新知。”八百多年前,陆游在宁德留下了这首短诗,今日读之,仍觉温润如昨。

宁德是一片有记忆的土地,白鹤峰岿然不动,荔枝林四季更迭,故事却从未停息。宁德人就这样在诗意与人情中,静静地走过岁月,散发出经久不衰的芬芳,正如诗人梦中所见,山水依旧,友情依旧,诗意依旧,跨越千年,这份清欢仍在回响。  □ 黄子煖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