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蕉城区畲族音乐活动中心,身着畲族服饰的少年们随竹铃叮当之声,在老师雷美娟的指引下舒展双臂、轻移脚步,练习畲族“日月舞”。雷美娟轻声示范:“起势要稳,收势要柔,心里要想着山、想着祖先。”她眼神温和而坚定,这样教舞已有十多年。

作为畲族传统民间舞蹈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雷美娟坚守传承一线二十三载。她师从雷明祥、雷美凤等闽东畲族舞蹈名家,潜心学习原生态舞蹈的技艺与神韵,逐渐形成稳健、庄重、典雅且灵活的艺术风格。她的舞姿和谐优美又矫健有力,展现出畲族女性特有的坚韧与柔情。她认为,畲族舞蹈的每个动作都蕴藏祖辈的信仰与生活,“舞蹈不是表演,而是和天地对话”。
“日月舞”是畲族传统舞蹈的代表作之一,常用于祈福、祭祀等重大仪式,寓意“天地和顺,岁岁平安”。舞者双手轮转如日月运行,身体律动似山川流转,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雷美娟的诠释中,这一古老舞蹈被赋予新生命。她常说:“畲族崇敬凤凰与日月,舞蹈就是把天光与山风跳进生活。”

她注重让学生理解舞蹈背后的文化根脉。每一次排练,不仅是动作训练,更是对畲族非遗温度的触摸。近年来,蕉城区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工程,雷美娟的课堂成为活化传承的生动样本。她常年走进中小学和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教学,将民族文化融入校园生活。“起初孩子们只觉得动作新奇,后来渐渐感受到节奏背后的情感,”她欣慰地说。如今,她的学生中已涌现出不少舞蹈教师和文艺骨干,继续传播畲族文化。
除“日月舞”外,雷美娟还致力于“龙头舞”“铃刀舞”“猎捕舞”等原生态舞蹈的传承推广。这些源自祈雨、消灾等宗教仪式的舞蹈,经历史沉淀已成为特色鲜明的民间艺术,于2017年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她的努力下,越来越多人重新认识到畲族舞蹈的价值。每逢节庆,她总是带领学生登台演出,坚持让非遗“走出展板,走进生活”。她还积极参与各类非遗展示与培训活动,无论是指导年轻舞者,还是培训教师,都倾注全力。
如今,“日月舞”的旋律已不仅回荡于山林。随着“畲歌畲舞进校园”等活动的深入,这门古老艺术正走进更多年轻人心中。二十三年如一日,雷美娟用舞步连接过去与未来,以汗水点亮畲乡文化火种。正如她所说:“只要舞还在,我们的根就不会散。” □ 黄子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