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提案

民革蕉城区工委作题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打造生态宜居

2016-12-22 14:49:40 来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委员、朋友们:
  我代表民革蕉城区工委作题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打造生态宜居新蕉城”的发言。
  近年来,因台风暴雨等气候的影响,各大城市经常出现内涝现象,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以今年宁德台风鲇鱼为例,台风过境,致使城市公共设施、副食品基地、商品交易市场、中小学校等建筑遭受不同程度破坏,主城区东湖一带内涝现象严重,整个宁德东侨几乎是汪洋一片,可以撑船,此次台风,整个宁德市直接经济损失约17.3亿元,蕉城区直接经济损失约1.45亿元。“海绵城市”理念,正好可以解决当前城市“逢雨必涝”的问题。
  一、建设海绵城市的概念和意义
  概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每当下雨时,城市以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方式储存雨水,每当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海绵城市的建设是通过低影响开发模式防治内涝,它可以有效地减少进入排水管网的雨水总量、单位时间内的雨水径流量,因而减轻排水管网压力。
  意义:
  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减少扩建排水管网的巨额投资,能大幅度减少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降低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少雾霾,降低噪音,让城市更宜居;可以增加雨水下渗量,减少城市地面沉降现象,缓解地面塌陷现象,让城市更安全;通过强化城市自然水系的循环,解决城市缺水难题,让城市更节能;依托海绵体调节排水,大大减少了新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调蓄设施又往往与城市既有的绿地、园林、景观水体相结合,让城市更生态。
  二、海绵城市建设可能遇到的问题
  海绵城市的建设在国外已有了多年的实践,但在国内的研究实践方面还比较滞后,首次提出海绵城市的概念是在2012年4月,2015年国家先后公布两批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作为一个“新生”的城市建设理念,海绵城市的推进面临着不少困难,主要体现在:
  政策宣传滞后,公众认知度不高。
  技术人员缺乏,建设技术难度大。
  资金需求量大,财政持续投入困难。
  短期收效不明显,市民支持率不高。
  三、推进我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海绵城市的生态理念符合“宜业宜居新蕉城”的建设目标,值得学习推广。为此,现就推进我区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借鉴先进经验
  为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理念的认知,应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微信以及微博等新旧媒体和城市公益广告等渠道,加大力度宣传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意义和实现途径,让公众理解、支持和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可先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做一些雨洪管理的示范性项目,让公众有更直观的感受,对社会形成引导。可以通过考察学习,借鉴镇江、济南、厦门等试点城市打造海绵城市的经验做法,结合蕉城自身特点,采取合适的措施,发挥海绵城市作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民众生活质量。
  2、加快规划编制,增加各方资金投入
  根据住建部的安排,今后几年中央财政将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申报补助资金的前提是当地要完成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宁德主城区呈现西高东低的地势,我区作为位于西部地势较高的老城区,是宁德市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所在。为此,应抓紧我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明确近、远期要达到海绵城市所要求的面积和比例,合理推进排蓄工程设施建设。在海绵城市资金投入方面,发挥政府的调控引导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积极推广PPP、特许经营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3、结合旧城改造,单点实施推进
  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因此,在老城区,以解决地下水不足、积水内涝、水质污染等问题为导向,在全力推进试点项目建设的同时,结合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水体整治等工程建设,将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逐步落实。
  4、规划新区建设中,逐步实施完善
  在新区建设中,以落实海绵城市目标要求为导向,全面加强,相关建设规划的控制力度,确保新建项目符合海绵城市要求。科学规划和统筹实施城市水系统、园林系统、道路交通系统、建筑小区系统以及相关的监测评估系统的建设,及时总结相关规范与做法,积极打造样板工程、示范工程,发挥试点区域的示范带动与引擎推进作用。
  总之,建设海绵城市不能急于求成,应该从长远着手,引领规划编制;从近期入手逐步实施完善,从而形成科学、持续地推动力,打造生态宜居新蕉城。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0100200216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