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思想道德 | 文明创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蕉城 | 志愿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 > 文明网 > 文明创建 >

有爱相伴的家庭真温暖——记德孝模范朱梅英

来源:山西文明网 时间:2016-11-16 10:14:09 

朱梅英在学习护理知识。记者 吴俊玲 摄

  在朱梅英心里,有一张脉络清晰的时间表,标注了她54年人生中的几个重要节点。

  1984年,21岁的朱梅英从东后河社区嫁到中后河社区,与22岁的茹广安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1994年,茹广安突患精神分裂症,朱梅英一边挣钱养家,一边照顾丈夫,至今已有23年了。

  2004年,时年63岁的婆婆郭黑桂瘫痪在床,朱梅英尽心竭力侍奉8年,想方设法减轻老人的痛苦。

  2007年,时年69岁的公公得了喉癌,朱梅英带着老人到北京做手术、在市医院放化疗,陪老人走完了人生最后的4年。

  纵观这张时间表,有幸福,但更多的是苦难。城区北街办事处中后河社区的干部说:“太多的不幸降临到这个家庭,一个柔弱女子勇敢面对,留给自己的是苦和累,献给亲人的是满腔的爱。因为有爱相伴,这个家庭很温暖,两位老人走得也不孤单。”

  子女无权干涉老人的幸福

  朱梅英和郭黑桂虽然是婆媳关系,可更像一对亲母女。朱梅英和茹广安结婚前夕,朱梅英的父母叮嘱女儿:“你公公去世早,婆婆一个人养大孩子不容易,过门之后一定要善待丈夫,孝顺婆婆。”朱梅英记下了。

  郭黑桂30多岁就开始守寡,有人劝她再找个老伴,被她拒绝了,因为她不想给孩子们添麻烦。可49岁那年,她的想法变了。她对朱梅英说:“我想找个老伴。现在,广安病着,一时半会儿也好不起来,我也没有挣钱养家的能力,如果找个老伴,一方面可给你们减轻负担,一方面我也有个伴。”

  朱梅英对婆婆说:“家里的事情你不要考虑,我还年轻,能挑起家里的担子,只要对方人好、你觉得幸福就成。”

  一个多月后,退休工人李天才搬进了朱梅英家,与郭黑桂结成了夫妻。老人为人厚道,把朱梅英的家当成了自己的家,与老伴相亲相爱,与孩子们和睦相处,帮着照顾生病的茹广安。

  有人劝朱梅英:“别看现在还不错,可老人一天天变老,将来还不都是你的事,本来伺候一个以后就变成伺候两个了,你要考虑清楚。”朱梅英答道:“不是让老人吃饱了穿暖了就是对老人好,我婆婆守寡这么多年,为家庭付出那么多,她有权利寻找自己的幸福,我们只能支持,不能干涉。”

  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郭黑桂和李天才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了十年。

  郭黑桂59岁那年,手臂麻木,腿脚抽搐,严重时就像鸡爪一样。朱梅英把婆婆送到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没有查出病因。只好找了个老中医抓中药吃,可也无济于事。婆婆怕花钱,死活不再去看病了。

  朱梅英说:“婆婆心疼我,就是病着也尽力做一些家务事,减轻我的负担。因为手麻,打碎碗盘的事情经常发生。后来,公公主动承担了家务事和照顾婆婆的重任。”

  婆婆的病挨到2000年,再也支撑不住了,干脆瘫在了床上。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朱梅英和公公一起照顾着生病的婆婆和丈夫。

  那时,患精神分裂症的丈夫又出现了强迫症,平均三天犯一次病,时间短的七八个小时,长者得两天两夜。丈夫身边离不开人,婆婆身边也离不开人,朱梅英不仅经受着身体上的折磨,还经受着精神上的折磨。幸亏公公和她分担,时时鼓励她。

  可祸不单行,2007年,公公李天才被查出了喉癌。李天才对朱梅英说:“你已经够苦了,我不能再拖累你。”朱梅英劝道:“咱们是一家人,别说两家话。有困难咱一起面对。”

  2007年9月,朱梅英和老人的子女凑了5万元钱,到北京301医院给老人做手术。医院病人太多,老人的手术被安排到5天后,朱梅英着急了。家里两个病人丢给了年轻的儿子和女儿,她不放心。她坐在301医院走廊的坐椅上,彻夜难眠。值班医生从这个“奇怪女人”那里了解了她家的情况,第二天一大早就安排了李天才的手术。朱梅英感叹“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后来,由于癌细胞扩散,李天才老人又去北京做了两次手术,朱梅英每次都陪着,回到晋城陪老人到市医院放疗、化疗。每次去北京,朱梅英都想方设法筹钱;回到家里,她尽心竭力减轻老人的痛苦。连老人的子女都说:“她真是世上少有的好媳妇。”

  2011年3月,郭黑桂离开了人世。临终时,老人拉着朱梅英的手,啜泣道:“你嫁到茹家,没享过一天福,茹家愧对你。没有你,茹家早都散了。”同年8月,李天才也撒手人寰。社区妇会主任说:“老人走得不孤单,他从朱梅英那里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记者 吴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