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大梦蕉城 >

探访你所未知的银矿,最深处200多米!

2016-09-26 11:21:14

图文/李锟 周晓京

 

9月22日,大梦君探访东宝山流潭洞黄柏银场遗址。据悉,该银场因坐落于蕉城虎贝镇黄柏村附近而得名——黄柏银场。矿点分布于附近的东宝山、白信山和石狮山,现遗留有采矿洞200多个,矿井深浅不一,最深者达到200多米。
 


六宝洞

 

在历史上,闽东曾是全国主要的产银地之一,直到现今,在我市地域内还存留着多个银矿的旧迹。早在宋代元祐年间(1086~1093),就有关于闽东银矿开采和冶炼的记载。而这些最早被记载的银矿,就包括被称为现在周宁县境内的“明代全国六大官办银场之一”的宝丰银场和蕉城区虎贝乡境内的黄柏银场。

 

大梦君在日前走访中发现,由于历史久远,矿洞多数隐没于荒山峭崖之中,鲜有人至,但在黄柏村干部的指引下,大梦君看到了两块记录当年采矿企业“华兴公司”的碑界石刻。上刻“华兴公司界,左至峰仙洞,右至池尾坑底,民国九年立”等字,据考证,自宋代在当地发现银矿以来,历经千年开采,时采时停,后来矿脉渐衰。明清时期一度有所发展,而最晚的一次是在民国二年(1913),华兴公司获准开采东宝山及石狮山铅锌矿。

 


大洞

 

在黄柏、文峰等虎贝的一些乡村,至今还流传有皇帝派“道台”来黄柏督办炼银时,因塌方被埋在矿洞的故事。随着时代久远,传说变得富有了神秘色彩。

 

 

据说古代这里曾经有过上千人在这里采矿,监官们对工人们管得很严,经常打骂。有一天,来了个衣衫褴褛的拄着拐杖的老人,监官们对这个老人也是很粗暴的要他走,不过,有一个在银场做饭的厨师看不过眼,悄悄地给了老人几个馒头。于是,老人对厨师说,夜里这里将发生山崩,你快些儿走。厨师告诉人们,他们却不信,还被嗤笑,于是只得自己走了。结果,夜里果然发生了山崩,其中7个守矿的监官被封闭其中。据说后来的当地人们在从事祭祀活动时,还经常能听见洞内有这7人说话的声音。

 

流潭洞

 

如今,这些传说已不可考,但有资料表明,这里确实曾有过大规模的开采历史。从宋朝开始,就有开采银矿的记录,前后持续了几百年,最盛行的时候,这里有过矿工达上千人,并设有卫官管理。

 

对文史研究方面颇有造诣的陈仕玲先生对虎贝的黄柏银场就有过考证和著述。据陈仕玲考证,由于银矿开采给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些朝廷有识之士极力呼吁予以停止。明代邑人刑部尚书林聪就曾针对地方沉重的银课负担,向朝廷上呈《请免宁德县除办银课外别项差办状》的奏折。

 

 

流潭洞洞壁布满银色

 

另一方面朝廷为了增加赋税收入,在财政困难时期又恢复开采。造成了银矿时开时停的现象。明代大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就提到:“凡银中国所出:浙江、福建旧有坑场,国初(指明初)或采或闭。”

 

随着后来矿脉资源的枯竭,这里的开采产量日少,但是朝廷的捐税不减,终于,在明末闽东包括黄柏银场、官山银场、宝丰银场等的许多银场爆发了矿工起义,这些起义最终被平息,但是也留下了许多千古传奇故事。

 

银矿停止开采的时候,朝廷也会派出官兵把守,以防民间盗采。嘉靖版《宁德县志》中对此有详细记载:“(黄柏银场)在二十都,因矿脉微绝,坑穴封闭。设福宁卫官领军一百名屯营上下轮年把守。嘉靖二十五年定议专设延平、邵武二卫官军如旧轮班,御绝流徒盗采。”此后闽东各地矿场由于矿脉走向改变或资源枯竭,银矿的开采逐渐废止。 

 

·End·

责任编辑:詹璐楠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