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栏 > 2019福建两会 >

【代表建言】加速补短板,让获得感“爆棚”

2019-01-19 16:22:00 东南网

东南网1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肖榕 张辉)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会议期间,代表们纷纷为如何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支招。

省人大代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主任李笃妙,尤其关注儿童医疗。“省儿童医院的建设填补了我省没有省级儿童医院这一空白。可医生缺口如何补齐?诊疗水平如何提升?”他建议,整合现有省内优质儿科医疗资源。

入园难如何解决?省人大代表、漳州市幼儿园园长巫燕华,强调民办幼儿园对于完善学前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她建议,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进行科学合理布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入学前教育信息化管理。

近年来,农村幸福院已成为乡村民生工程的标配,但不少农村幸福院都遭遇资金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备、服务对象少、模式单一、闲置率高等瓶颈。

“目前农村幸福院的建设还处于粗放型扩张的状态,只是打发时间的场所。”省人大代表、永春县北硿华侨茶果场退休职工洪欢妹建议,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多元化服务体系,“比如,探索医养融合模式,将农村幸福院与乡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相结合;整合司法、教育、体育等部门和慈善组织的资源,提供生活照料、心理辅导、文化学习、体育健身、娱乐休闲等综合服务”。

与会代表还建议,通过“互联网 ”信息平台把公共部门、社会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家庭与社区等各方力量集中起来,集中统一调度各种资源,把“碎片化”的养老服务整合起来。

改善民生,离不开城乡统筹发展。

“因地制宜地探索农村就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路径,可有力带动特色产业培育、新型社区建设、配套功能完善、农村面貌改变、村集体和农民收入的增加。”省人大代表,莆田市荔城区委副书记、区长柯金国表示,近年来,莆田市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的合理布局和覆盖延伸,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实惠。

农村人居环境好不好,关乎百姓获得感与幸福感。

“无害化、减量化工作和生态循环治理依然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过程中最需要突破的瓶颈。”省人大代表、长汀县古城镇党委书记王亮长期关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他建议,在城市推行强制分类工作的同时,选取若干有条件的村庄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强制干湿分离、细化分类工作。

同时,王亮还主张从以政府为主体转向以村民为主体,探索政府补贴、社会资本参与和农民适度支出相融合的费用机制,弥补经费支出缺口,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农民参与垃圾治理的积极性。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