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乡镇 > 石后乡 >

石后乡:书写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3-05-10 09:58:38 三都澳侨报

“乡村要发展,产业要当先。”近日,石后乡党委书记张清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石后乡将立足本乡资源优势与特色产业基础,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按照“一轴两翼三经济带”总体工作思路,乘势而上、勇踏新征程,书写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围绕“1”个中心轴

做强现代生态工业产业

石后乡以石后小微园的发展和省级重点项目落地为契机,打造具备一定规模与品牌效应的新型生态产业园。目前,石后小微园一期工程已基本验收,二期正在开展安征迁工作,三期已开工建设,规划以新能源材料和木材加工产业为主,农产品加工和服务业为辅,已引进福建祥顺锂电新材料、福建铭光锂电新材料配套厂房建设等两个新能源产业项目,总投资15579万元。

与此同时,石后乡秉承“生态立乡”的发展原则,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和支持“绿色生态”企业引进和培育。以园区为中心,向周边地域辐射,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工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引进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企业,改善传统工业企业对农村环境和村民造成的不利影响。

涵养“2”条发展线

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石后乡立足于地理、气候和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推动竹产业提速增效、茶产业稳步增长。

以“一片茶叶”驱动绿色经济稳步发展。石后乡积极探索“五方共建、示范带动、滚动发展”的乡村振兴产业培育新模式,加快转变茶产业发展方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持。石后乡由大岭村党支部领办成立新岚农民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以新岚农民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平台,以蕉城区乡投集团公司为主导,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建省盛世大翔茶业有限公司为引导,以农业农村局、茶产业发展中心科学技术为支撑,以金融机构产业低息贷款为支持的“五方共建”茶产业发展模式,有效盘活零散抛荒地,也解决了产业发展资金、技术、销售等问题。

目前,大岭村茶产业“五方共建”建设项目已投资400万元用于改造茶园256亩,种植“福鼎大毫”60万株,投产后预计每年可产出茶青80吨、产值260万元以上。

据悉,在以大岭村“五方共建”新模式、盛世大翔现代茶产业智能精深加工等茶产业项目建设为契机下,石后乡还全面提高茶叶生产、管理、制作科技水平,配套茶叶采摘加工体验及茶园景点,以大岭村为中心,结合三望村、林下洋村、当洋村等村,推动以茶为主题,涵盖茶园观光、茶叶品鉴、茶事劳作、茶俗体验、茶艺观赏、茶商品购物等多种内容,集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主题旅游、养生旅游于一体的新型旅游模式,实现以农促旅,推进“茶旅”融合发展。

以“一根绿竹”撬动绿色经济提质增效。石后乡竹资源涉及14个村,覆盖面积达到19000多亩。今年,石后乡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做好“一根竹”文章,以竹文化为主题IP,深挖竹海康养、竹编艺术,打造闽东竹乡,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石后乡以上竹洋村为试点,通过成立上竹洋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让村民以竹林、土地等资源入股合作社,2022年实现村集体收入100万元以上,参与农户户均增收10000多元,2021年、2022年完成村民集体稳定分红42万元。该项目作为蕉城区唯一的竹林流转合作经营模式先行试点,为全乡提供流转合作经营的样板。

“该项目作为蕉城区唯一的竹林流转合作经营模式先行试点,为全乡提供了流转合作经营的样板。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着力打造合作社‘升级版’,合作社成员自家的农产品可以统一使用‘小石后的味道’ 这一品牌,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牌效益,提高农户收入。”张清龙说。

石后乡还以上、下竹洋村为中心,辐射小漈村、大墓前村,整合全乡20000亩竹林资源,推动“盖竹洋”片区乡村振兴示范综合体建设,以毛竹产业为先导,流转竹林资源,探索成立盖竹洋中心村党委,并在中心村党委的领导下,试行成立合作联社,打造强村带弱村,整合资源的样板。

此外,石后乡积极推进“宁古线乡村振兴高优农业融合发展项目(石后乡示范点)”,以开展乡村研学为引擎,推动竹旅融合发展。该项目分为上、下竹洋村生态农业体验区景观设计施工一体化、林下种养殖综合园一期一体化、农业项目文创园、农业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及配套设施、乡村农耕文化示范园等6个子项目建设,推动农业生产与文化、研学、艺术、康养等融合,引入高效农业种植技术,发展中药种植、反季节蔬菜等,结合加工业扩大优势,使竹旅文化成为全乡农业产业新的支柱点。

打造“3”大经济带

促进农旅融合“两翼齐飞”

据悉,石后乡全域联动,打造了高标准现代农业产业带、石壁岭茶盐古道文化带、石钟山禅宗文化旅游带。

2019年至2022年,石后乡全乡建设定洋、陈坂、光荣、三望、上竹洋、大岭、当洋、石厝等8个村的高标农田项目3453亩,修建了灌溉渠道、排水沟、田间道路、蓄水池以及水井等基础设施,推广实施商品有机肥300多亩,着力打造高标准现代农业产业带。

在打造石壁岭茶盐古道文化带方面,以大岭村为中心,结合三望村、林下洋村等5个村,整合茶资源,探索“五方共建、示范带动、滚动发展”的乡村振兴产业培育新模式,实现以农促旅。同时深入挖掘石壁岭古官道地势壮美、风景秀丽的旅游资源和文化遗存,梳理古道历史文脉和建筑标识,联动古官道沿线国家级传统村落芹后村特色建筑、幢蓝工艺、元宵节“游白蛇”传统习俗活动、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小岭村等村落,开发打造生态休闲观光茶园。

在石钟山禅宗文化旅游带上,以光荣村千年古刹安仁寺为纽带,形成石后乡“人文+禅旅”新业态。以禅文化为主题IP,深挖农耕康养,以光荣村的民居建筑为基础,通过修缮改造,艺术赋能,保护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修复乡村特色风貌,处理好村庄与环境的关系,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形成以采摘、农耕体验、共享菜园等业态的田园综合体,传承村庄历史文化遗存,实现村庄建设环境生态化、居住文明化、活动民俗化、饮食本地化,打造回归自然的度假疗养胜地,打造“乡约石后 我在阡陌等你来”旅游品牌效应。

“深化农村改革,激活乡村发展动能,以农强旅、以旅兴农,为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乡村产业振兴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石后经验’。”张清龙表示,将从党的二十大精神中汲取“历史养分”,努力实现基层党委工作政治高度、实践宽度、理念深度有机融合,奋力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区山区乡镇“争先进、创一流”。  □ 陈姜燕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