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文化 >

追忆时光|每文:一张老照片

2023-08-04 08:54:02 三都澳侨报

夏日炎炎,午后慵懒时光,借着空调,摇摇欲睡,恍然间被手机上的微信此起彼伏的滴滴声吵醒。随手打开微信,原来是“忆衷情”(原宁德一中教职工子女建的群)里正你来我往地热闹着。大胡子林肯发了一张老照片到群里,是一张1963年宁德一中第三届高中生毕业留影,黑白照片清晰地定格了六十年前的时光,似曾相识的面孔,让人追忆缅怀遥想……

“好清晰的黑白历史照!”

“注意!右三排第一个,有没有人认识?”

“有点像梁老师,不知对吗?”

“梁老师!”

“与我同龄的相片啊!当时那些老师好年轻!”

“正中的邱老师英俊潇洒,不是吗?”

“左边最高那位是杨医生吗?”

“第一排:李国坤、包有皋、陈振、吉振忠、黄能铨、彭云霄、林诚皋;第二排:林春赠、蔡泽扬、黄奇逢、xxx、邱惠民、陈家正、xxx、陈功霖、余敏荪。”

“吉阳哥哥坐在李国坤前面地板上。”

“包有皋与吉振忠之间可能不是陈振,是教体育的罗老师,罗源人。”

……

照片里的人物凭着记忆被一一指认,那些老师们,健在的都已鲐背之年,但不少长辈已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一个甲子天翻地覆,那年那月永远留在了过去,留在“忆衷情”子女们的心间,成为彼此间的一股共情的生命甘醇。

父亲是1961年福建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宁德一中的,听父亲说,当时宁德还不完全通公路,他与同班同学陈宝新老师从省城坐一段车子,再步行一段路,跋山涉水来到宁德,从此在宁德教书成家育儿直至走完生命的全部历程,安息在麒麟山下,与宁德山川同呼吸共脉动……

“师者授业传道解惑也”,父亲一生从教,一本书一根粉笔,在三尺讲台上,辛勤付出,教书育人,尽心尽责地履行教师的职责,可以说问心无愧,堪称一位合格称职的教师。记得父亲有个习惯,只要第二天有课,前一天晚上一定备好课早早上床睡觉,第二天早上早起再看一遍教案。父亲教语文,教古典文言文时,备课时常将原文用毛笔抄在大纸张上,并将相关字、词的解释也抄下来,上课时挂起来,一能节约时间,二能更便于讲解,学生看起来更直观。父亲非常重视学生的作文练习,审阅批改十分认真,并写好评语,批改作文工作量很大,常常需要加班加点,因此小时候我们起夜经常见到父亲仍在书桌上伏案工作。

望着照片上那些曾经熟悉的面孔,令人敬慕景仰,他们都是当年宁德一中的优秀教师,当年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仿佛情同己出。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后,老师始终像一位贴心的长辈,给予学生无尽的关怀和指导。老师总是耐心细致地解答学生的问题,用心地教导每一位学生。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格塑造。而学生也对老师们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之情。老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们深受感动,他们视老师为榜样。在课堂上,老师充满激情地为学生呈现知识的海洋。他们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而学生也积极向老师请教问题,进行互动交流。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的朋友和倾听者。即便是课外,老师也始终与学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他们关心学生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困扰和烦恼。无论是学业上还是个人成长方面,老师都给予学生耐心和支持,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方向。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课堂上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成长。这段美好的师生关系将永远铭刻在彼此的心中,成为人生中宝贵的回忆和力量的源泉。

父亲对学生十分友善,态度温和,小时候的事留下印象的不多了,有几件事一直刻在我的脑海深处。有一年,父亲带学生去漳湾油库生产实践,我年幼无人照看,也跟随一起去。记得劳动中有个学生突然晕倒,父亲第一个冲过去,亲自背起学生就往医务室跑。父亲对来自农村的学生特别关爱,一些来自农村的寄宿生常常到我们家来煮菜以节省生活费用,父亲总是热心帮助并提供配料和方便。父亲对学生的关照,也同样得到学生们的尊重和热爱,那年父亲送学生到宁德八都上山下乡(我当时读小学也一起去),在闽坑村村口,遇到在这个村当知青的一位女学生,只见她看到父亲非常高兴,一路狂奔到村里,边跑嘴里边喊着:“梁老师来了,同学们,快出来!”不一会儿,许多知青从房子里、从田里闻讯而来,把父亲团团围住,如见亲人,抓住父亲的手久久不放,问长问短;到了八都红门礼村,在知青点一样的热情场面,令人十分感动,难以忘怀。天色暗下来了父亲和我要回八都公社所在地,同学们一路护送我们到渡口搭上渡船,一直目送我们到了对岸才挥手道别。时间过去了近五十年,当年那位女同学欣喜的奔走相告,学生一路相送的情境,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我是1963年出生的,黑白照片上的这个毕业班是我父亲大学毕业分配宁德教的第一届毕业生,照片上那些意气风发的年轻学子,而今已是八十左右的老者了。这个班的学生毕业之后一直跟父亲保持着联系,我都叫他们叔叔和阿姨,有一位叫君恩的叔叔,说我刚出生就长了一头乌黑的头发,摸起来毛绒绒的、细细软软的,好可爱。我结婚时,办了6桌婚宴,这个班的同学就挤满1桌,父亲离开那年,这个班的学生知道的都来涕泪送别。

一张照片,一段回忆,一次翻阅,无限温馨,让我们一起追忆含辛茹苦哺育我们成长的父辈、师长,让我们共情那段快乐的天真无邪。于是,人生得以丰润,生命得以滋养,珍藏回忆,不负时光,不负韶华,以常安康、黄少锐、郑文、余跃、甘丹几位大哥领衔的“忆衷情”依旧每日问候不断,“愿时光能缓,愿故人不散。”  □ 每文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