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宁德 >

走,去宁德!在山海田间寻找人生的旷野

2024-01-05 09:14:00 宁德网
山海合鸣,宁德正青春。这股青春的力量来自于一个个奔赴山海——在千镇万村中闯出一方天地,在田间地头探索别样人生的奋斗者。他们在人生的旷野中,勇于迎接挑战,勇于不断试错,而后迎风成长。

 

 
 
“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要帮助家乡变得更好,帮助家乡人民共同富裕。”@田小宇
 
 
 

若不是随丈夫回到他的家乡屏南县罗沙洋村创业,95后贵州姑娘田小宇都不知道小小的菌菇竟能改变她的人生。

 

除了远近闻名的“中国食用菌之都”古田县,屏南县也是宁德有名的食用菌之乡。

 

 

从一开始养殖创业失败的“新农人”,到成为销售额超3亿元、拥有400万粉丝的主播“小田姑娘”,再到拥有自己的团队、孵化素人主播、带动村里农户一同致富的“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田小宇和丈夫抓住了直播带货的时代风口,在屏南县大力扶持电商产业发展的助推下,在三年里快速成长,不断蜕变新身份。

 

 

现如今,罗沙洋村正打造“小田姑娘”村播孵化园,同时希望电商的蓬勃之势带动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

 

 

直播间外,屏南土生土长的杨晨芬也在以“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的身份帮助乡亲解决产品销路难的问题。“潘漂亮”、创业宝妈“杨美丽”、“包菇婆”等主播把直播镜头对准了山城屏南,让更多人知道大山深处的美好馈赠。

 

 
 
“青春是一场行为艺术,找到自己,去做一些善良的事”@毛华磊
 
 
 

同样来自贵州的95后青年毛华磊,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大四时,他跟随导师陈子劲来到16届学姐吴鸿珍返乡创业的美育综合实践基地所在地——屏南县屏城乡前汾溪村。

 

 

在一番田野调查后,毛华磊发现村里只有老人和小孩,他开始思考这片缺乏年轻力量的土地的未来在哪里,自己的未来又在哪里。

 

 

“当身处田野却不知前路时,‘做’就对了!”毛华磊从自己最擅长的“美育”入手,在导师的指导及学姐的帮助下,2019年在村里开办了一所主打“乡村美育课堂”概念的乡野艺校

 

 

这一群怀揣着“把艺术家的想象力融入建设,和当地村民共创美好生活”理想的青年,活化利用村里的自然资源与民俗文化,帮助孩子和村民发现自然之美。

 

他们还把课堂延伸至家庭、社区,记录家族、个人口述史;把美育课堂拓展为研学项目,以文教助力乡村建设,以社会美育实现艺术知识再生产。

 

 

2020年,毛华磊成为“CCTV-17乡村振兴观察员”。2022年,屏城乡人民政府注资300万元,乡野艺校将拥有真正意义的“校址”。2023年,乡野艺校的建造即将完成,现实土壤将开出“美育行动”的向阳花,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汇聚到乡野艺校,向阳生长,未来可期。

 

 
 
“在自己这一方水土做点事情”@白晓洋
 
 
 

90年的传媒人邱桂敏因为家乡屏南的白水洋,给自己起了个艺名“白晓洋”。一次偶然的回乡,她的人生轨道就此改变,闯入了1000多亩荒废的梯田中。

 

 

2015年,屏南县为活化保护古村落,引进了一批艺术家试水发展乡村文创,白晓洋回来了。

 

2020年,白晓洋选择开荒复耕,在当时省农科院派驻屏南县长桥镇柏源村的第一书记张辉的帮助下,她引进了适宜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全程参与,各个环节都花了心思,第一年秋收却发现“种了个寂寞”,“种田不赚钱”的声音不绝于耳。

 

 

在县里召开的一次返乡创业大学毕业生座谈会上,白晓洋述说了自己的创业困惑。几天后,县委书记专程到她的复垦地调研。

 

不久,屏南全面开启“党员干部认领一亩田”活动,以全县范围内的复垦地为主要认领对象,一亩地2500元,产出的稻米归认领者所有。从第一年的50多亩,到后来的300多亩,这一做法开始在闽东全面推开。

 

 

白晓洋算了笔账,每亩地的稻米能卖2500元,有了市场有了底气,开荒复耕也有了转机。她开始在田间进行文创试验。

 

拍摄乡村微纪录片,举办田间音乐节、丰收节,打造乡土摄影基地,白晓洋的“稻田文创”试验与返乡垦荒实践一起改变村民的收入、村里的面貌,为农旅融合发展埋下希望的种子。

 

 

近年来,白晓洋先后被评为屏南县返乡青年创新创业先进典型、CCTV农业农村频道乡村振兴观察员,并当选宁德市人大代表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白晓洋迈向了自己的人生旷野。

 

 

 
 
“大海一望无际,一起乘风一起浪”@叶周敏
 
 
 
 

生长在“大黄鱼的故乡”,宁德95后“渔三代”叶周敏毕业后选择继承家业,还未接手就面临关乎“家族危机”的问题:如何改善养殖大黄鱼的品质

 

 

为寻找解决方案,叶周敏和父亲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驱车4000多公里,踏遍了宁德的海岸线,在霞浦县斗米村找到了一片理想的靠外海域。

 

 

为更好地模拟野生环境,叶周敏颠覆了小箱密养的传统养殖方式,宽达3600平方米的大鱼箱全面铺开。这一改变提高了大黄鱼的品质,但受益的同时也埋下隐患。

 

 

经历了风灾导致千斤鱼苗生病的巨大损失,叶周敏想到向母校闽江学院求助。闽江学院教授何伟前后带着十几位专家,实地调研后,给出解决方案。

 

 

举全校之力,闽江学院为叶周敏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撑,利用多传感器集成调试,形成深远海养殖立体精细化监测,帮助避免养殖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叶周敏离心中的“深蓝梦”更近一步。

 

 

在奔涌的新时代大潮中,宁德致力于打造人才摇篮,强化服务,提升待遇,大力实施“三都澳人才”强市战略;在山间田野的广阔天地,宁德致力于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吸引更多人才为乡村振兴聚力,追逐梦与理想、诗与远方。

 

 

 

以青春之名,赴山海之约,1月6日,一起去宁德,第十七届小康电视节目工程系列活动将为您精彩呈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路上,追逐梦想的珍贵影像,实现自我的青春故事。

 

 

来源: 东南卫视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