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文化 >

古诗存味千年远 今日蚝香话宁德

2025-10-17 17:03:43 三都澳侨报

——读陆游在《绍兴中予初仕为宁德主簿与同官饮酒食蛎房甚乐后五十年有饷此味者感叹有赋酒海者大劝杯容一升当时所尚也》有感

昔仕闽江日,民淳簿领闲。

同寮飞酒海,小吏擘蚝山。

梦境悠然逝,羸躯独尔顽。

所嗟晨镜里,非复旧朱颜。

秋风起,海味鲜,每当谈及家乡味道,宁德人总绕不开那一口咸鲜厚重的生蚝,它不只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是闽东人与大海相伴而生的生活印记,若将这份味道追溯到百年前,还能在南宋大诗人陆游的诗篇中找到回响。

诗里寻味:

陆游与宁德的生蚝记忆

南宋绍兴年间,仕途才刚刚起步的陆游,政务清简,闲暇时常与同僚饮酒聚会。宁德沿海盛产生蚝,他在与友人对饮时,尝遍“蚝山酒海”,并将这一段欢洽记忆写入诗中:

“同寮飞酒海,小吏擘蚝山。”

寥寥两句,勾勒出当年的欢洽场景。“飞酒海”“擘蚝山”既是夸张写法,也是生动写照。宁德沿海滩涂广阔,蚝架林立,收蚝时成堆成山,极为壮观,以此入句,既道出了地方风物的丰饶,也映照出诗人心境的酣畅。

五十年后再尝此味,陆游已是鬓染霜雪,忆起宁德旧事,不禁感叹时光如流水,唯有蚝香依旧,诗人离去八百余年,但诗中的味道却穿越古今,依旧在宁德延续。



滩涂蚝乡:

云淡村的生蚝故事

如果说陆游诗中的蚝香是古人记忆里的风物,那么今天的八都镇云淡村,则是这段历史最鲜活的注脚。这里濒临三都澳,村前滩涂纵横,水质清洌,是生蚝天然的养殖场。村民们世代以养蚝为业,“靠海吃海”的传统,早已浸润在生活点滴中。

清晨退潮,蚝农们撑着小舟驶向滩涂,挽起裤脚,下海起蚝。厚实的蚝壳间,藏着新鲜肥美的蚝肉。剥壳、清洗、分拣,一气呵成。村口的晒场上,随处可见堆叠如山的蚝壳,见证着渔村的繁忙。

“蚝要等潮落才能起,赶不上就得再等半天。”云淡村的老蚝农说起养蚝,言语间透着对潮汐规律的熟稔与敬畏,对他们而言,养蚝不仅是生计,更是与大海的长期对话。



从“土味”到“产业”:

乡村振兴里的生蚝文章

曾几何时,生蚝只是渔家餐桌上的家常味。如今,在云淡村,生蚝已从单一的养殖品,发展成为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

一方面,当地积极引入科学养殖模式,推动生蚝育苗、养殖、加工的规范化。通过改良蚝架、加强水质监测、推广环保养殖,生蚝品质逐年提升。另一方面,村里开始探索“蚝+文旅”的新路径。

每到秋冬时节,云淡村便热闹非凡。前来品尝“蚝宴”的游客络绎不绝,炭火上的烤蚝嗞嗞作响,蚝汤、蚝饼、蚝仔煎轮番上桌,鲜味扑鼻,村民们把传统的家常做法搬上餐桌,让游客在舌尖上体会“蚝乡风情”。

文化融入:

诗意与蚝味的双重魅力

“蚝味”之所以特别,不只是鲜美的口感,更在于它承载的文化意味。

陆游当年的诗篇,让宁德生蚝带上了厚重的历史底色。今天的云淡村人,则在这一份底色上,描绘出现代乡村的生动画卷。

有人说,吃生蚝是一种“舌尖上的乡愁”。对在外游子来说,家乡的蚝味里,藏着海潮的声音和故乡的气息。如今,借助冷链物流和电商平台,云淡村的生蚝已经销往全国,乡愁也能快递到千里之外。

“古诗里的宁德味道,如今依旧能尝到。”一位远道而来的游客这样感叹。

结语

从陆游笔下的“蚝山酒海”,到八都云淡村的“蚝宴飘香”,宁德的生蚝故事跨越百年而愈发丰厚,诗意与蚝味在这里交织,历史与现实在这里呼应。

当潮起潮落、海风依旧时,人们总会记起,那一口跨越古今的鲜美,它属于宁德,也属于这片山海之间永恒的乡愁。  □ 黄子煖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