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文化 >

何奕敏:神在百姓心中

2020-08-21 09:03:34 三都澳侨报

在闽东民间,林公是百姓心中的保护神,与妈祖、陈靖姑同为闽东民间三大信仰,其祖殿“林公宫”位于周宁县玛坑乡杉洋村村尾,背倚巍峨青山,面临依依绿水,四周树木苍翠,环境清幽,风光怡人。祖殿后门山有一片挺拔苍松,有五六十株之多,每株高达六七丈高,虬枝苍劲,傲骨凌天,四季常绿。据说,这是目前宁德市保存最完好的成片古松树林。

久慕其名,于冬日暖阳中和周宁文学、摄影界师友结伴前往。一路上远山近水,群峰峻岭,自有冬日萧索却别致的景象。站在林公宫对面的路上,俯瞰翘角房檐,充满沧桑感的林公宫主体建筑,心生感慨:身处此境,脚下溪水溶溶,耳畔松涛惊鸣,管他红尘喧嚣骚动,任凭云起云飞。坐观前山虎斗,站听岭后鸟鸣,此刻,什么样的烦恼,什么样的忧愁,都被这天然的神韵,过滤得干干净净。

传说林公原名林亘,生于宋宁宗庆元3年(1198年),原藉福安,后迁往杉溪(今周宁玛坑杉洋村)。林亘高大健壮,威猛善战,带领村人除兽安民,用青草药治病救人,还会斩妖除魔。后卒于宋度宗咸淳5年(1270年),村民以“神”敬之,改原白马塔纪念之。明成化4年(1468年),宋宪宗帝敕封亘公为“杉洋感应林公忠平候王”,下诏杉洋谕其名。明正德8年(1513年)建林公宫,清嘉庆10年(1805年)增建太子亭、钟鼓楼。20世纪80年代重修,保留了明清建筑风格。

林公宫整体建筑按照传统的“一殿二楼三阁”式建成,大雄宝殿居中,钟鼓二楼分列左右。以雕刻见长,宫门两侧石柱上雕刻着二尊门神,高八十公分上下,手持砍刀,怒目圆睁,神态逼真。顶端石梁上刻着圣旨牌,两侧有许多镂空木雕画,殿门两边是一排石刻,门檐两侧的壁画取材于《三国演义》,显得古朴别致。

文革期间“除四旧”,林公宫也未逃浩劫,宫中石雕人物被砸,木雕柱头被锯,牌匾被摘,其情景一派凄惨。后经多方修整,逐渐恢复原貌,当年有一牌匾被村中16岁少年偷藏于家中,2011年才重见天日,现已复原并放归原位。2012年6月,林公宫被确认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长期以来,林公其神其事在周宁及周边一带区域广为颂扬,并与古田临水的陈靖姑齐名,有着良好的民间信仰基础。平时来此游玩上香的信众络绎不绝,每年年底至正月期间,临近的福安、蕉城、古田,远至福州、厦门、浙江、台湾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信众纷纷来此朝拜,请神,小村因此而盛况空前,门前小街道上一时摩肩擦踵、小摊小贩吆喝贩卖,一派繁荣热闹景象,成了正月期间杉洋村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

玛坑杉洋村以詹姓为多,那天引导我参观、讲解的老人就姓詹。据詹老介绍:林公祖殿历来香火旺盛,十分灵验,广受信众推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奔小康,我们这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发生了很大变化。你看,我家侄儿离家去上海经商,钢贸生意做得红红火火;隔壁家的年轻人选择留在家里种田,在乡政府的指导扶持下,他的家庭生态养殖也渐渐成了规模,还被树为乡里的“养殖能手”,“养殖专业户”,村里还以他的养殖基地为龙头,成立了农村茶产业合作社,带领更多村人一起致富奔小康。现如今,村里像我这样年纪的老头子,每个月都能领到养老金了。詹老边走,边指着林公主殿告诉我:你看,富裕起来的村里人,逢年过节,有的开着奔弛、宝马车荣归故里,有的出资几十万元修缮宫内神殿和偏殿,还有花巨资在杉溪上游修建木拱廊桥的。荷包渐渐殷实的村人不会忘了林公的庇佑。

听着詹老的介绍,我走到主殿香堂里,果然看到不少信众正在点香上供,行叩拜礼,神情肃穆,执礼甚恭。

虽然是农闲时节,很多村民依然在田间地头忙碌着,他们在准备开春茶园、果园里需要的肥料和种子。只有三三两两在悠闲晒太阳闲聊的老人。他们聊起致富能手某某某的茶厂这个春季又能生产多少茶叶了;合作社带头人某某这几天又去乡里带回技术人员,准备修剪桃树枝了;谁家昨晚又接待了一批福州来村里游玩的客人了;谁家的娃又考上城里的学堂啦等等,一张张在阳光下安详知足的笑脸,好像在告诉我:这个村的群众原来都信奉林公,现在,比起林公,大家更信奉共产党和党的好政策了。用詹老的话说,就是:还是党的政策好,都是托共产党的福啊。

告别了热情的詹老和热心的村民,沿路返回路上,我一直在思考关于民间信仰的问题。神佛信仰,信则有,不信则无。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忧患于百姓,为百姓造福,都会被刻胸铭古、流芳百世。

想起苏东坡与佛印在观世音菩萨面前的一段精彩对话。苏氏:“观世音已经是菩萨了,手上为什么还拿着念珠?”佛印:“她在念菩萨。”苏氏不解:“她自己就是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还要念自己的名字?”佛印答:“观世音手执念珠念菩萨,求人不如求己啊!”

正想着这个有趣的故事,在台阶转角处,一个小男孩吵着口渴,向奶奶要饮料,奶奶显然并不想满足他的要求,小男孩苦苦哀求,嚎啕大哭,正巧手上有一瓶没有打开的冰红茶,随手递给男孩,小男孩顿时喜笑颜开,阳光灿烂,连声谢谢。我突然感到,神不在殿里,他化身成了身边的这位小男孩。

看着快乐远去的祖孙俩,若有所悟:原来,神就在身边,这俗世里的神,有别于尘沙掩埋的芸芸众生,也决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大神大仙,但他一定能够听见人间的歌唱,能够看见暗藏的伤痕。他寸步不离这遍地鸡毛的生活,却已经把天空和大地都走了一遍……

这世间,所有能给别人带来幸福快乐的、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能为百姓谋幸福、让人民安居乐业的人,百姓都会把他尊为“神”。比如妈祖,比如陈靖姑,比如林公,又比如共产党。恰如作家林清玄将横过马路的残疾人看成菩萨一般。“神”可以是:一阵清风,一声鸟鸣,一个微笑,一群回乡报恩的乡贤;一碗饭食,一杯清茶,一声问候,一位艰辛创业的茶商等等,触目所及,神幻化成万千景象,逼你做出决断,考量着人们的内心是否阔大无边,真心向善。

我突然就明白了:面对端坐殿内的神佛,我们唯有真心相对,告诉他我们做了多少好事,又做了多少坏事,然后向更多的善良进发。

从此以后,我知晓:神不在殿内,只要你愿意相信,神,就在你心中。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